一名40岁的女性多年来因左上臂「蟹足肿」造成生活不便,陆续接受治疗,但效果都不理想;后来经医师评估,并历经4小时手术切除与术后放射治疗,至今门诊追踪2年,没有复发迹象。
台湾大里仁爱医院整形外科医师蔡嘉轩说,患者小时候注射卡介苗疫苗,13岁起左上臂伤口就慢慢突起,当时不痛不痒并未在意,高中时突起物慢慢愈长愈大,后来被诊断为「蟹足肿」。15年内肿大处也从1×1×1公分成长到20×3×2公分,从此不敢穿无袖衣服,夏天也不敢去海边享受阳光,深怕路人异样眼光,晚上睡觉时又常会痒醒或痛醒,生活及工作都受巨大影响。
医师表示,蟹足肿好发于前胸、双下腭、上臂、剖腹产伤口及耳朵,过去被认为是难治疗的疾病,手术切除后复发几率高达50至70%。
目前研究发现,蟹足肿主要发生在有色人种族群,且黄种人和黑人较容易得到蟹足肿这类疾病。其他研究也显示,蟹足肿和家族遗传有关联性。
蔡嘉轩说,目前治疗蟹足肿或肥厚性疤痕增生,可选择非手术及手术治疗,非手术治疗方式包含使用硅胶片进行压力治疗,或是在病灶处涂抹除疤硅胶软膏,也可以直接注射类固醇,每1至2个月注射一次,需注射6至12次。
另外也可以采取冷冻治疗,或选择染料雷射及飞梭雷射治疗。但针对大范围的蟹足肿患者,目前最建议的治疗方式还是手术切除加上术后放射线治疗,复发率可降低至10至15%。
他说,研究显示,抽烟、喝酒、熬夜、身心灵压力过大,或是过度摄取一些茄科蔬菜即茄子、青椒、马铃薯、番茄,都是蟹足肿的危险因子,也有研究指出多喝绿茶或是多吃蒟蒻,或补充一些维生素D均有机会改善蟹足肿症状。
蔡嘉轩说,蟹足肿虽不致命,但却十分恼人,如果已影响生活,建议可寻求专业医疗团队咨询,让生活重新恢复美好。
(责编: 钟旭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