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「確診」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,許多人也從染疫、隔離後慢慢回到職場,回歸正常生活。但依照世衛組織預估,近兩成確診者會出現「長新冠(Long COVID)」症狀群,在發病後三個月內仍有揮之不去的疲勞、咳嗽、喘、腦霧等不適症狀。
A: 常發生在發病後三個月內,症狀持續二個月以上。
世衛組織官方公布資料顯示,「長新冠症狀群」通常發生在發病後三個月內,症狀持續二個月以上,且無法用其他診斷來解釋病因,常見症狀為疲倦、呼吸困難、咳嗽不止、胸痛、嗅味覺喪失、發燒、記憶力與注意力降低等等,且持續時間從數周到數月都有可能,所幸隨著時間,大多數患者症狀逐漸獲得緩解。
台灣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,長新冠症狀群好發於「急性期嚴重者」,確診之初症狀愈嚴重,之後風險就愈高;如果急性期症狀不嚴重,但兩、三個月後還是可能出現長新冠症狀群。
A:病毒雖排出體外,但已傷害器官組織。
許多專家認為,新冠將流感化,症狀輕微,跟感冒差不多,但也沒見流感後出現「長流感症狀群」。黃立民解釋,導致長新冠症狀群原因,可能在於確診者在染疫急性期,身體遭到病毒攻擊,傷害到器官組織,並且留下傷痕,幾個月後症狀逐漸浮現。
黃立民說,染疫者康復後病毒排出體外,但當時病毒造成的傷害,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才慢慢表現出來,這就是一種致病的機轉。
A:確診後一個月仍不適,應求助新冠整合門診。
台灣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佳鑫提醒,若確診後一個月身體持續不適,就應提高警覺,可能是長新冠症狀群,如果影響到日常生活及工作,應積極至新冠整合門診尋求協助。
(责编: 钟旭 )